塔吊老司机27米高空秀“极限操作”,凭经验手感越障穿行

9月12日,由湖北省住建厅、省人社厅、省总工会和团省委联合主办的2023年湖北省暨武汉都市圈建筑起重机械吊装技能竞赛在武汉拉开序幕,由各市州推荐的20支队伍、100名精兵强将角逐个人及团体奖项。


极目新闻记者现场看到,重1吨的水箱被塔吊轻盈吊起,准确放于各类直径的圆形点位,随后精准穿越曲线杆道,逐个敲下立柱上的碰块,而这些是在无任何人员设施辅助下,塔吊司机在27米高空中凭眼力完成的“极限操作”。


新挑战:高空吊起1吨水箱走曲线不碰杆

在初赛实操现场,极目新闻记者注意到,赛场分布着圆形点位、折线形赛道、立柱碰块等“摆件”,分别模拟项目工地施工中的吊装、入位、行走等动作。


“实操环节分为两项,分别限时4分钟、3分钟。”大赛裁判长王军说,首项定点投放环节,选手需在高27米的塔吊上方,全程凭肉眼和经验将长宽高1米、重1吨的水箱居中放入直径1.6到2米不等的5个圆形点位;杆道通行则如驾照科目三考试,调整水箱角度穿越长16米,宽1.8米的曲线杆道,最终调节高度依次击落高度不等的立柱碰块。


7号选手操茂民来自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从2012年开始操作塔吊,前后6次参与国家级、省级竞赛,取得诸多荣誉。观察影子大小及斜角确定高度、借助场内参照物定点……他顺利完成两项实操,斩获高分。“定点投放时间紧张,眼力和手感极为重要。”操茂民告诉记者,水箱斜角约1.4米,而最小的圆形点位直径仅有1.6米,距离最短处只有100毫米,相当于只有一个拳头的宽度空间,对选手控制的稳定性要求极高。


湖北工建的00后小伙吴齐波今年23岁,从事塔吊工作5年,在去年的武汉市级比赛中获个人赛第三名。作为此次角逐团体奖项的强劲队伍,他和两名90后队友已提前到场练习了4次。“现场比赛比平时训练紧张很多,我们会全力以赴。”


塔吊司机操作杆道穿行实操现场

杆道穿行实操现场


“今天上午的降雨,给现场操作带来很大难度。”上午11时许,刚结束比赛的湖北襄阳小伙张少凯眉头微蹙。来自湖北展奥战队的他坦言,从业7年塔吊的所有动作都已心中有数,但每次上驾驶室仍是生怕出错,如履薄冰。


新机器:新型爬塔机90秒提升27米直通驾驶舱


除了精彩的高空“炫技”外,地面层的系列塔吊尖板眼也一并亮相。


在27米塔吊下方,一座附着在塔身上的特殊“运载机”极为吸睛。选手头戴施工帽,系好特制安全带站在一处长宽约70厘米的“电梯踏板”,双手握杆启动电源,90秒内,该“袖珍电梯”迅速托载选手至驾驶舱,而后自动复位。


“它个头不大,却是塔吊施工领域内的一次大突破。”中际联合(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区域经理佘鑫说,传统施工时,工人需徒手爬钢梯至驾驶舱,27米相当于9层楼的高度,爬上去就需要8至10分钟。


2022年,基于17年来在高空作业领域“专精特新”的技术研究,该公司推出首款爬塔机。


高空作业,安全性能是“硬指标”。佘鑫指着眼前的导轨、齿条介绍,该设备有人员、设备两大独立防坠设计。其中,人员防坠器连接轨道与人员安全带,如遇坠落险情,触发锁块卡在导轨槽内,机械锁止瞬间阻止人员下坠。而车体出现瞬间下坠时,车体防坠器的锁舌卡在导轨槽口内,实现超速锁止阻断下坠。


此外,该设备内置防误触发保护系统,双手握杆超过0.5秒则无法启动;采用上下限位保护装置,防止设备冲顶及蹲底;若出现紧急情况,可手动下降装置安全着陆。


据悉,此次大赛由湖北省住建厅、省人社厅、省总工会和团省委联合主办,省建设工会、省质安总站、省质安协会、武汉市建筑行业工会联合会、武汉市安监站、武汉建设安全协会、武汉市建机行业协会、中建三局总承包公司承办,湖北工建楚泰设备租赁有限公司、湖北江汉建筑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协办。


通过理论考试与实操比武两大环节,将诞生个人奖项“金牌吊装手”3名,“最佳吊装手”5名,“优秀吊装手”10名。对获奖个人将按名次和程序分别申报湖北省、武汉市五一劳动奖、湖北省技术能手,及晋升相关职业资格或职业技能等级。对获得选拔赛团体前2名的代表队(含获得选拔赛前5名的选手),将优先推荐参加第四届全国工程建设行业吊装(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职业技能竞赛。

TAG标签: 塔吊司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