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塔吊租赁的塔机年限制和维保制的作用

站在生产厂家的角度,年限制越短,塔吊的淘汰更新越快,生产厂家的销售越火爆,承担的质保责任也越少。而对使用者来说,折旧太高,使用成本大大增加了。塔吊租赁单位往往消减维护成本来抵消折旧成本,转场保养就刷个漆,不再更换损耗件,直到易损件不能用出现故障为止。甚至“套牌,假牌”蒙混。

事实上,钢结构的寿命是50年,而电气等损耗件的寿命就只有3-5年。返厂大修,或做高级保养(坼捡)完全能恢复出场性能。现在很多大单位都是专业分包塔吊等大型设备这一块,不想过多参与。因此就简单化,只要5年内的设备进场。作为使用单位来说,我出钱用我放心的设备,无可厚非。可低估了租赁单位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手段。大量的套牌机还是进入现场。塔吊租赁设备完好率得不到保证,安全性也差。

现在是厂家,塔吊租赁单位(产权人),使用单位三方博弈。都对年限制进行推动,改动。厂家实力强,使用单位强势,租赁单位“无所不能”,按说用5年内的设备是没有问题的。但大家忽略了,使用单位的塔吊专业人员不足,塔吊租赁单位“指鹿为马”,往往都是用的“套牌机”,最后受损的还是使用单位。厂家为了业务和减轻质保责任有时也打“擦边球”协助租赁单位蒙骗使用单位。

一些地方和使用单位压缩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使用年限的做法,反映了使用单位对建筑起重机械设备安全性现状的一种担忧,虽然愿望和出发点是为了设备使用安全,但没有抓住设备管理的核心,其带来的副作用是良莠不分,假机龄盛行,忽视管理的重点,反而成为安全隐患。长期发展下去,市场上短寿命、低质量设备将越来越多,对于国内建筑起重机械的品质提升,对施工企业及租赁企业对建筑起重机械的管理水平的提高都将起到破坏作用,是对社会资源的浪费,阻碍行业高质量发展。尤其使用年限一刀切的做法很不合理。建议相关部门和企业应加强建筑起重机械的综合管理,取消对使用年限的不合理限制。


维保制取代年限制势在必行!
现在政府主管部门对维保这一块抓的很严,要求每月必须有一次维保,还要有影像记录,杜绝“走形式”。但维保质量 还是靠使用单位来管。因此,想要管好大型机械设备,使用单位的管理人员还是要有专业知识才行。


TAG标签: 北京塔吊租赁塔机年限塔机维保制